全品类食材一站式配送服务商
打造中国安全食品供应链知名品牌
全国服
务热线
400-030-0090
常见食品包装上的“陷阱”
发布日期:2025-06-27
在实际购买食物的时候,我们要擦亮眼睛,一些食品包装上的“陷阱”往往通过标签话术、视觉设计、成分标注等方式来误导消费者。
一、标签话术陷阱:模糊真实信息
1. 夸大宣传的“伪健康”标签
常见:“纯天然”、“零添加”、“有机”等。
陷阱:“纯天然”无明确国家标准,可能仅指原料未经加工,不代表安全或营养;“零添加”可能省略“人工添加”,仍含天然添加剂(如防腐剂)。
像标注的“100%天然果汁”,实际成分可能是浓缩果汁+水+添加剂。
2. 模糊定位的“概念包装”
常见套路:用“杂粮”“全麦”“高纤维”等词汇吸引健康人群,但成分占比极低。
3. 误导性口味描述
话术:“草莓味”、“巧克力风味”可能不含真实果肉或可可原料。
二、成分表陷阱:排序、隐藏与模糊标注
1. 成分排序的“文字游戏”
规则:成分表按含量从高到低排序,但商家可能会拆分成分来标注。
像某饮料标注“含多种水果汁”,但成分表前三位是水、白砂糖、果葡糖浆,果汁排在末尾,实际含量不足5%。
2. 隐藏高风险成分
常见隐瞒项:
反式脂肪酸:标注“氢化植物油”“植脂末”,但可能用“代可可脂”“起酥油”等别称掩盖。
高盐/糖:用“葡萄糖浆”等替代“白砂糖”,或用“钠”替代“盐”。
3. 营养成分表“选择性标注”
商家可能只标注优势营养(如蛋白质、维生素),隐瞒高糖、高盐、高脂数据。
建议:重点看“能量”、“脂肪”、“碳水化合物”。
三、包装设计陷阱:视觉欺骗与规格误导
1. 图片与实物不符
包装上的实物图(如汉堡、泡面)可能通过拍摄角度、道具(如假蔬菜)夸大分量,或标注“图片仅供参考”规避责任。
2. 包装尺寸与净含量的“障眼法”
大包装内填充大量空气,或用异形包装(上宽下窄的杯子)让消费者误以为容量更大。
提示:直接看包装上的“净含量”标注,而非依赖视觉判断。
3. 分装销售的“价格陷阱”
小包装(如200g)标注低价,但对比大包装(500g)的单价可能更贵,商家利用消费者“小包装更划算”的心理。
四、日期与认证陷阱:模糊时效与虚假资质
1. 保质期陷阱:只标注“最佳食用期”而不明确“保质期”,或用“生产日期见封口”但封口信息模糊。
2. 虚假认证与标志
伪造“有机认证”、“绿色食品”标志,或使用未备案的“企业标准”冒充国家标准(GB开头)。
验证方法:登录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,输入认证编号查询真伪。
五、注意事项
1.先看成分表,再信宣传语
成分表优先级>包装文案,重点关注前3位成分是否符合预期。
2.对比规格与单价
购买时计算“元/克”单价,大包装通常更划算;关注净含量而非包装体积。
往期内容
3、夏天买水果要注意什么,为什么买回家后要尽快从袋子里拿出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