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品类食材一站式配送服务商
打造中国安全食品供应链知名品牌
全国服
务热线
400-030-0090
处理海鲜时该怎么预防海洋创伤弧菌?
发布日期:2025-04-28
一、海洋创伤弧菌,一种栖息于温暖海水中的细菌,常见于河口、沿海水域及海鲜体内。适宜生存的水温为 20-37℃。它可通过两种途径感染人体:
1. 伤口接触:皮肤破损处接触受污染海水或海鲜体液。
2. 食入感染:食用未煮熟的海鲜(如牡蛎、贝类)。
二、感染症状与高危人群
1. 伤口感染症状
初期:伤口红肿、剧烈疼痛、水疱或紫斑;
进展期:24-48小时内出现坏死性筋膜炎(皮肤溃烂、组织坏死)、败血症;
2. 消化道感染症状
发热、寒战、呕吐、腹泻;
免疫力低下者易发展为败血症,48小时内可能致命。
3. 高危人群
慢性肝病(如肝硬化)、糖尿病、癌症患者;
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(如器官移植术后);
酗酒、艾滋病患者及老年人。
三、处理海鲜的预防措施
1. 全程佩戴防护装备
使用厚橡胶手套处理海鲜,避免刺伤或划伤;
穿戴围裙和护目镜,防止体液飞溅至眼睛或皮肤。
2. 严格区分生熟区域
使用专用刀具、砧板处理生海鲜,用后以60°C以上热水冲洗;
生熟食材分开放置,避免交叉污染。
3. 加热杀菌
贝类(牡蛎、蛤蜊等):煮沸后继续加热3-5分钟,确保内部温度≥63°C;
鱼类:中心温度达到70°C并维持1分钟;
尽量避免生食海鲜。
4. 谨慎处理海鲜
手部有伤口时禁止接触海水或海鲜;
清理鱼虾时使用工具固定,避免徒手操作;
被鱼虾刺伤后,一旦出现伤口红肿、发热等症状要马上就医并声明海鲜接触史,要求进行创伤弧菌检测。
5. 高危人群的额外防护
肝病患者、糖尿病患者避免亲自处理海鲜;
购买已加工好的海鲜制品,减少接触风险。
往期内容: